幸好,当上帝在你面前关上一扇门时,总会再给你打开一扇窗。香木镇另一大家族的长子方长青对书容始终倾慕有加。此人虽一身匪气,却在大是大非上毫不含糊,虽然深爱书容已久,然碍于她已经成婚,只得暗中守护。在日本人来香木镇期间,他领着一支自己组织的武装队伍在香木镇周围打游击,劫敌人军火库,更冒着枪林弹雨,顶着重伤为书容送她喜欢的唱机、唱片……长青始终守护着他所爱的女人、他的香木镇。就像千百万个仁人志士守护着风雨飘摇中的中国。
父亲徐简博的死,受到最大打击的无疑是徐家三兄弟中的大哥书成。再加上科举已废,仕途中断,以前为之努力的目标全都变得毫无意义。这一切让他从此性情大变。悲痛中,他踏上了留洋日本的轮船,一方面是想要逃离伤心地;另一方面他也试图转向新学,寻求新的发展。不过因为他性格软弱悲观,思想狭隘,虽外表新潮,骨子里却仍然是一个旧式文人,新学之旅于他始终就像是一场打着救治国人麻木心灵旗号的风花雪月。
书成其人天真、脆弱、做事理想化,这也直接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在不经意进入的仕途中,他备受打击,尝遍宦场冷暖。中年后的他更在军阀混战中失去一条腿。他迷恋思慕着在新文化环境下长大的左派女子钮兰,而钮兰又被自己的义弟兼妹夫横刀夺爱……心灰意冷之下他回到香木镇,在君子堂当起教书先生。这时的书白已对人生不报任何希望。他终日以酒度日,陷入了深深的颓废。不过命运安排他最终要有一次觉醒。
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人进驻了香木镇,要对中国人进行文化洗脑,逼徐家重开君子堂,只不过要用日语授课。作为留日博士,又是徐家长子的书成自然被任命为君子堂的首席教员。书成自是百般不愿,却又畏惧日军的残酷蛮横。最终在侵略者的逼迫下,学堂还是开了起来。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开课当天,生性软弱的书成竟当着满书堂的日本军官痛斥了他们的侵略行径,陈词慷慨,掷地有声,大快人心,直至最后英勇就义。至此,作为一个文人,他终于代表中国人,漂亮地为日本侵略者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