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卧槽预期去看的电影,结果…卧槽!
吴承恩当年写《西游记》的时候,一定想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有多少影视从业者靠他活着。
《西游记》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影视题材,每一年我们几乎总要与那无所不能的美猴王见上一见。86版《西游记》就不说了,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从《大闹天宫》(64版动画)到《大圣归来》,都各有千秋,套句老话可以说是:年年岁岁猴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而作为猴年的2016年,今年的“猴戏”则格外精彩。
我有几个朋友,都是泛影视行业的,隔三差五的,我们总会聚上一聚。交流感情的同时,顺便八卦一些行业内幕。其中有一个朋友A,是做电影宣传的,最近在做的项目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还特意问过为啥要把片名搞这么长,他说保密,看来比较复杂)。这哥们逢聚会必跟我们吹牛逼,电影特效多牛逼啦~故事多精彩啦~要全球五大洲同步上映啦~又做什么周边啦…而作为业内摸爬滚打好多年的我们,对这种话通常都报以“对面壁者的微笑”:你开心就好。没看成片,你说个毛?光是作为《大闹天宫》续集这一条就把你打得死死的了,好吗?
昨天,《三打》在北京做了首映,晚上在国贸万达做了看片。A也叫我们几个去看了,有人最后没去,说西伯利亚冷空气快来了,会冻死的。放你娘的狗臭屁,明明就是没什么期待好吗?!我其实也没想去的,主要是太晚了。不过想想至少能给微信【每周烂片预警】贡献点素材,也就去了。
晚上到了已经快开场了,匆忙去拿票。yo?不错~还是imax的。
进场后正好开始,必须再次称赞,开头imax广告的3D效果就是屌啊。
接下来……
卧槽~……哈哈……卧槽?……卧槽~……哈哈……卧槽!!……唉~……
最后大部分观众都是看完字幕才走,好吧,其实是因为没开灯太黑了。不过不少人都在最后自发报以掌声,要知道这场可是媒体场,能让这些口味刁钻的媒体们拍手称快可真是不容易。
出场后,远远的看到A还没走,他也看到我了,还对我还以“对面壁者的微笑”,笑尼玛哦~他问我:“觉得怎么样?”,当然很牛逼啊,但是我怎么会自己打脸呢?我回“还行吧”……
平心而论,《三打》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特效方面就不多说了,如果《寻龙诀》的特效能让你满意,那么《三打》的一定更好,电影的服化道也足够惊艳。然而一部电影光有特效是不会成功的,毕竟《阿凡达》只有一个,故事尤为重要。
而《三打》的故事居然也格外的惊喜。
首先,作为一部续集,你总得和上一部《大闹天宫》有衔接吧?原著第七回五指山下定心猿,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中间几百页,二十回,回回都可以单独拍成电影,你这全压在一部电影里不说,还只是跟白骨精的前戏,啧啧……
而电影则短平快效率奇高的将这些内容融合了进去,还加了更多的情节,居然也没有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导演是《杀破狼2》的导演郑保瑞,你自己感受一下。(好吧,前作导演其实也是他)
其次,这种改编名著的电影太难取悦观众了,改少了大家说你保守没劲,中国电影没发展就是因为你们这群死脑筋;改多了就是不遵循原著,免不了被喷个狗血淋头。(撸串不哭)
《三打》却以一种绝妙的构思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重新呈现出来,既保留了故事原型,又新意跌出,而且首尾呼应,细节饱满,情深处难以自禁。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海报
相信不少人看后都会对片中唐僧“绝不跨过一叶苍生”度人度己的佛性所感动,而我却对其中的师徒情,情有独钟。开头,悟空给唐僧收服了白龙马,只因“让俺老孙背你去取经可不行”,没想到却一语成谶。随着最后经典《西游记》配乐的响起,心中不免动容。这种感觉也许只有看了电影才能懂。
多的不说了,再剧透就有碍观影体验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观影时一定要聚精会神,有一些短暂的情节、台词承接着故事的起承转合,一旦错过,都会让你觉得故事不够完整。而这些细节都值得再刷多次,上映后,我会再出一片文章盘点我看到的隐藏彩蛋。(随便举两个例子,悟空一直称呼唐僧为小和尚直到最后才叫了一声师父,白骨精变身巨大骨妖后没有下半身是因为前世)
哦对了,电影整体上也很欢乐,特别符合过年的氛围,有几个全场爆笑的桥段,虽然不多但足够惊艳。(好想告诉你们,但又真的会影响观影体验)槽点也是有的,但总体上瑕不掩瑜。
前一段时间《寻龙决》上映的时候,各大媒体纷纷交口称其是华语电影工业的新标杆,那么大年初一的时候,新标杆可能就要换了(不吹不黑)。除了特效与故事,制作与发行,还有《三打》的各种异业合作,光是电影开发的周边估计都可以出一本书了吧?
相信从今天开始,不少影视类大号也会开始发些电影好评交口了~
但是,我不一样……
我他妈没收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