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大火,30岁焦虑横行,崇拜年轻是个时代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动态 >
剧情吧 时间: 2020-08-06 12:00:00

  1

  “30岁焦虑”这个话题最近特别火。

  30仿佛变成了一个分水岭,一边是年轻活力、有希望、敢拼搏;另一边是按部就班、不敢闯荡、沉稳成熟,甚至日渐衰老。

  从没有哪一个时代,将30岁的跨度意义,如此鲜明的彰显出来。

  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的热播,这个话题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30岁,真的如我们所说的那么庄严神圣,充满仪式感,还是我们硬给它凹了个造型,赋予了个意义?

  我们先来聊聊《三十而已》是如何探讨30岁的。

  这部剧中,把对30岁的纠结、忧虑、思考一股脑倾倒了出来。

  通过三个女主人公不同的命运,将30岁可能碰到的困境与挫折,进行了集中的呈现。

2、

  【王漫妮】

  她代表的是一类人群,这类人群出身普通,但是颜值颇高,野心满满。

  她们见过了大城市的光鲜与繁华,不甘于回小镇过朴实无华的平凡岁月,她们期望在更大的世界实现更多可能。

  在生活上,她们追求品质,月薪1万5,却甘愿拿出7000租房;

  感情上,她们具有同样的高标准,既想要爱又想要钱。

  求仁得仁,她迎来了梁正贤,她说梁正贤符合她对于男人的一切幻想,唯独他不愿意结婚。

  后面真相揭晓,他有一个谈了7年的女朋友。

  生活总是如此的公平,为什么所有好事都让你一个人摊上?

  这是生活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逻辑。

  王漫妮代表了一大群都市女性的困境,现在的社会语境下,她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剩女。

  即便她们强调自己是主动选择高傲的单着,社会依然带着有色眼镜看她们。

  这是她们的困境。

3、

  【顾佳】

  顾佳,本剧塑造的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同时她也几乎成了,平凡女子焦虑的来源。因为我们发现和理想中榜样的形象,我们居然差了这么远。

  对自己,她有严格的自律,她练最高难度的瑜伽,吃着健身餐,上着护肤课程;

  对儿子,她拼尽全力让他上最好的幼儿园,为此作为阔太太的她,不惜放低身价给另一位太太提鞋;

  对老公,明明自己的能力在老公之上,却处处辅佐老公,帮助老公打下江山,还时时照顾老公的面子,顾及老公的尊严。

  这是一个完美人妻的形象。

  但是,即便如此优秀完美,依旧遭到了老公的背叛,原因是顾佳太完美、太优秀,老公的压力太大,在顾佳面前找不到做男人的尊严。

  上哪说理去?如果优秀都是种错,那顾佳真的是大错特错。

  从这里我们发现,有时候伴侣出轨,不是取决于你是否优秀,而是取决于他想要什么。

  你认为的全心付出很可能已经将他彻底惯坏。

  剧中完美的全职太太,尚且面临这种困境,更别说现实生活中的全职妈妈。

  顾佳在面对伴侣出轨时,还可以洒脱的喊出“离婚”,并且她真的有离婚的实力与底气。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人为了家庭做的牺牲和让步,却容易让她们在面对伴侣出轨时,失去抗争的砝码。

  明明是为家庭、为孩子做的牺牲,在面临婚姻剧变时,往往却成了她们的原罪。因为没有抚养能力,她们甚至连抚养权都只能拱手相让。

  这是全职妈妈的困境。

4、

  【钟晓芹】

  钟晓芹,这个人物就更加接地气。

  她很像我们周围的某个小王、小李,或者就像我们自己。

  工作上她不推诿,但也不积极;她工作认真,但是也没有过多的上进心。下班之后她只想懒散的躺在沙发里追剧。

  按部就班的相亲,恋爱,结婚,她一直活在父母和别人的期待里。

  婚后激情和浪漫褪去,两个人过着过着将婚姻过成了合租。

  你养你的鱼,我养我的猫;你看你的书,我追我的剧。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慢慢少了,甚至没了,两颗心的距离也渐行渐远,最终婚姻分崩离析。

  电视剧毕竟为电视剧,最终两个人经过反思后重新牵手,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破碎很难再重圆。

  这是这类30+女人的困境。

5、

  这部剧最后的大结局,三个女主角对着镜头说的那一段话还是挺感人,传达的意义无非是:

  三十而已,有什么可怕,你要有勇气,有信心。

  但其实除去表面的这种感动,我们回过头来想,整部剧都在制造和贩卖焦虑。

  因为生活中虽然会有各种糟糕的事情,但是也很少有人倒霉到所有倒霉事,都发生在她身上或者身边的朋友身上。

  而整部剧,将这些糟糕的事情一股脑呈现,这当然会让人徒增焦虑。

  这是第一点。

  第二,现实生活中那些糟糕的事情,很难有美好的结局,但是电视剧中将这部分进行了美化,所以很多人说这部剧的后半程及结尾烂尾了,原因正在于此。

  你提醒了我这么多困境的存在,我本就焦虑,你却给了我一个不现实的解决方案,我知道这根本解决不了我的困境,我的焦虑当然会进一步加深。

  这是第二点。

  第三,不论是《三十而已》,还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虽然它们宣扬的理念是不过三十而已,你依然可以乘风破浪。

  但是当你在过度强调30这个年纪时,实际上就是在凸显这个年纪的特殊性。不然你怎么不说,16岁而已,70岁而已?

  当你越是说30岁没事,才30岁而已,受众越会加深对30岁的焦虑,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这是第三点。

6、

  现在让我们抛开电视剧,抛开综艺不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种年龄焦虑,到底该不该有?

  我带你回顾几个人生阶段你就明白了。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高中。

  你每天没日没夜的学习,晚自习下了之后,还要到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继续学习;

  到了你最愁的化学课,你恨不能撕碎试卷,跟高中说拜拜,但你知道不能这样做,你不能功亏一篑,你耐心性子,继续将一道一道错题记录到错题本上。

  狂学了半年,终于到了期末考试,你希望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但是最终成绩下发的那一刻,你怀疑你到底是不是学习那块料。

  班主任的声音在旁响起“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你们还在神游?”

  那些披星戴月的岁月,难不难?那些流汗流泪的时光,苦不苦?

  前两天出高考成绩,网上流传了一段视频,是一些高三毕业生查到自己高考成绩时表现。

  有的人直接兴奋地跳起,有的人高兴地原地转圈,有的人瞬间痛哭流泪,那是终于跑到终点的幸福的泪水。

  那个视频看的人无限感慨,高中的我们不焦虑吗?

  焦虑,只不过我们焦虑的事情不同罢了。

  到了上大学,我们开始感受到恋爱的幸福和甜蜜。

  我们体会到小鹿乱撞的紧张,体验到牵手拥抱的幸福,我们很可能也体会到平生第一次失恋的痛苦。

  那种痛苦,放在成熟的年纪回看可能,不值一提。

  但是放在当时的年纪去体会,我们绝望地认为,生活仿佛无法继续,没有他的时光度日如年,我们觉得未来一片黑暗。

7、

  站在30多岁的年纪,回过头来说,高中时期的苦都不算真的苦,大学时失恋的苦不是真的苦,但是这样的评价客观吗?

  我们不是让一个30多岁的人去经历那一些,我们要按照当时的年纪、当时的经历来评价那种苦,是不是真的苦,是不是真的难。

  抛开30多岁我们不谈,到了40多岁,50多岁难道就没有那个阶段的难了吗?依然有。

  40多岁,我们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面对着职业上的天花板和后浪的冲击;

  50多岁,我们可能就要开始直面和生命的告别,跟父母的、跟长辈的……

  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的难,但是与此同时,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的好。

  30多岁时,你觉得难题和困境要比20岁时多,但是同时,30岁的你更加成熟理性,多了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而30岁的这份底气和实力,却是20岁时所没有的。

  你承受了这个年龄段的好,当然要承受这个年龄段的难,这是一件非常公平的事情。

8、

  当然,人们对于年龄的恐惧,少不了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近几年,不论是热门综艺,还是热门电视剧,都兴起了一股“鲜肉风”,小鲜肉当道,鲜肉即流量。

  独留那些老腊肉,风中凌乱。

  衰老在我们的文化中正在成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又美又飒”变成了成功女性的新标准,但是如果拆解一下,你会发现追求的无非是30岁的年纪,20岁的容颜,40岁的购买能力。

  不然,怎么称得上又美又飒?

  国外的经典电影中,经常见到那些上了年纪的女演员的身影,她们没有精致的五官,没有完美的身材,不施粉黛,但却自带魅力。

  在他们的文化中,估计美颜相机类似的APP不会有多少市场。

  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年龄增长,带来的似乎只是数字增长的焦灼。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生了病。

  作家、学者许知远,在谈到年龄崇拜这个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深以为然

  “得是一个多么幼稚的社会才会对年龄产生崇拜。”

  他说判断一个人年轻与否,纯粹是某种意义上精神上的东西。

  一个人是否对外界保持开放,这种开放不仅是对新事物开放,也包括对旧事物的理解;

  一个人有没有对世界更丰富的体察,有没有承担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对自我有没有更深的控制能力,这些都和年龄无关。

三十而已电视剧相关剧情介绍
喜欢看“三十而已电视剧”的人也喜欢:
三十而已电视剧相关看点
影视资讯
最新剧情排行榜
即将播出电视剧剧情
最新电视剧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