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热播剧《三十而已》结局已经落定。
三位女主,一起在困顿,迷茫,大潮大浪中跨过了30岁这个坎。最终,迎来了各自崭新的人生,未来无限的可能。
而与她们形成反差对比的,是全剧每集结尾出现的另一位女性,早餐摊店主。
每集只有一分钟镜头,甚至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正是这些无声的对白和平凡的碎片,串联成小摊一家三口艰辛却温暖的幸福生活画面。
她应该也是一位30岁的女子,有一个送外卖的丈夫,和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
每天,天还没亮,夫妻俩就要起来为早餐摊做准备了;由于没人看管小孩,早上她便带着孩子一起去摆摊。
简陋的三轮车,笨重的煤气罐,热气腾腾的葱油饼,似乎给这座繁华而匆忙的大都市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过了上班早高峰,她赶紧趁此空挡送儿子去上学。做好的葱油饼直接搁在那,放上二维码提醒大家自取自付。
傍晚时分,儿子放学回到摊位,在嘈杂与车水中看书写作业,偶尔也会自顾自玩耍。直到夜幕拉深,丈夫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赶来接妻儿一起回家。
乘着夜风,望向远方,坐在三轮车上的一家三口,显得很是温馨。从女人那张从容的脸上,我们看见了平行于都市人群之外的简单,平凡,和快乐。
她不像王曼妮那样追求光鲜精致的生活。即使住在破旧的小阁楼,一间房,一张床,一面不隔音的墙,连一丝光都照不进来,也不妨碍她把这个小家经营得有声有色。
她不像顾佳那样完美,能干,挡得住一切。起早贪黑经营着一个小摊位,没有时间和精力把小孩照顾得那么周全,也没有能耐和远见为丈夫事业做点什么,却能收获这两个男人最真最深的爱。
她也不像钟晓芹那样总想要看得见的浪漫。细碎的瞬间足以给她大大的能量,买早餐时丈夫为她擦一次额头的汗可以让她笑得像花儿一样,深夜里坐在一块玩一场手机游戏就已是他们之间最浪漫的事。
或许,多年后,在这座满眼琳琅的城市,她依然住不进自己的房子。
但是她和她生命中最爱的人, 一起用最朴实的人间烟火,为这座城市里打拼的人们,点亮了温暖与希望。
那是家的温暖,和抵达幸福彼岸的希望。
胜过所有繁华的梦。
02
在都市丛林之中。
其实,越是平庸的生活,
越是见得它的珍贵和无二。
讲真,我不羡慕《三十而已》里三位女主光鲜亮丽,大起大落的人生。
我只羡慕平凡世界里一个个不起眼的人,认真生活,用力奔跑的普通生活镜面。
刚毕业那会,我为了省钱,也曾租在一个破旧的小阁楼。
隔壁住着的一家三口,他们的生活点滴,至今仍刻印在我零散的记忆里。
10来平米的房间,一张1.2米的床,一个摇摇晃晃的旧木柜,一台只能打开两三个台的小彩电,就是这个家看得见的所有家具。
灶台本在窗户口,由于油烟味太重,女人通常是把电磁炉的线牵到走道,在外面完成一日三餐的烹制。饭菜的香味,盖过了呛鼻的油烟气。
她的女儿大概两三岁,奶声奶气的,会讲几句简单的话。捡回来的玩具又坏了,她会放声大哭,女人总是抱着她走出房间,在过道上轻轻安抚,直到孩童无邪的笑声漫布整座小楼。
这个家的男主人,我具体不清楚他做什么的,只知每天一清早出门,晚上八点以后才回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女儿举高高,缠着孩子叫他两声爸爸后,才想起自己还饿着肚子,赶紧大口大口的吃起老婆准备的热饭菜。
对女人而言,屋子太小,也没什么。起码,屋子里的爱与温暖,是满满的。孩子在一天天长高,丈夫的薪水也在一点点提升,这日子,它过起来就有奔头了,不是吗?
对男人来说,再苦再累,也都值得。好在,他每天回到的不是冰冷的房子,而是老婆孩子热茶饭,一个有温度,有生气的家。
没错,那个当下,他们过得挺苦,但苦里面,也藏着彼此给予的那份甜。
这份甜告诉他们,只要坚持,一定会拼出一个像样的家…
这多么年过去,他们很可能已经过上了相对优越的生活。毕竟,这个世界听得见他们的梦想,也看得见他们的努力。
坐在敞亮的房子里,他们大概还是会回想起那一段蜗居岁月吧。
正是那些艰难,暗淡,真切的时光,才构成了一幕又一幕幸福生活的原底色。
03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是因为太在乎那些得不到的,
却看不见自己已拥有的。
我之前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期间遇见了形形色色为“房子”而战的人。
一个男孩写了这样一封信:
原本我与女友快要结婚生子了,可就因为这残忍的限购政策,害我买不了婚房,害我女友一气之下做了人流,害我们俩就这样草草分了手…
真是不可思议,没有购房资格,竟成为他们分手甚至是扼杀生命的理由。
到底是政策残忍,还是人心贪婪?
我拨通了男孩的电话。从他的言谈中了解到,他条件还不错,两个人感情也挺好,女友的大部分要求都能满足,只是刚来长沙发展不久,暂时达不到购房条件。
他觉得,女友要的也不多,就是一个安稳的家。现在他连这个最基本的都给不了,又何以给她和孩子幸福?她确实是对他彻底失望了,才狠心离开。
我跟他解释着:
你不是给不了,也不是没钱买房,只是政策原因暂时买不了。想想还有多少奋斗在这座城市的小家庭,别说买房子的钱,就连租间房子都费力呢。人家不照样结婚,把小孩给生下来了…
男孩停顿了一会,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我就是希望我能给她比别人更好的生活,可惜再也给不到了。
而在我看来,这样的伴侣,即使给得到,也不值得去给了。
如果她真的所求不多,如果他们真的足够相爱,根本就不会因为买不到(而不是买不起)房子而结束一段即将进入婚姻的感情。
说到底,所谓安稳的家,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房子”,没有别的。
并且,房子越大,越多,才越幸福。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幸福的标准和定义,早已不是“幸福”本身带来的内心满足和精神愉悦了。
取而代之的是,变成了“量的堆积”、”物质上的表面优越感“、”方方面面的攀比和好强“…
你追求的,或许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欲求不满的人,又怎能体味知足常乐的惬意和清欢;
站在高处颤颤巍巍的人,亦不能感知平地上稳稳当当的安适与自然。
可能只有当你回归内心安宁,或者你有一天忽然跌落人间时,才会明白那种平凡的小幸福,是多么珍贵,多么难得,多么洒脱。
就像《三十而已》里的几位女主,经历了风浪和挫折后,一瞬间,也读懂了人生。
王曼妮拒绝了多金海王的再次追求,怀抱初心安静地离开了上海;
顾佳告别了那段之前堪称完美的婚姻,带着父亲和孩子生活在偏远的茶山;
钟晓芹总算把自己活明白了,复婚后又回到了鸡零狗碎却踏实温暖的小夫妻生活。
她们终将活成最初的自己。慢慢领悟到:
幸福,就是一件很简单,很朴实,很纯粹的事。心到了,它也就来了。
你,我,他,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