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越是走向未知,朱棣就越激起万丈雄心。他不满足于已知领域,想让郑和把船队带到更远,去穷尽整个世界。就在这时,发生了北京宫城三大殿遭雷击被毁事件,有人趁机攻击下西洋花费上千万两白银,并指责郑和有贪污之嫌,及他拥兵自重,在海外另有所图,这让朱棣起了疑心。
姚广孝以年迈之躯,向朱棣陈述自己的看法,多国使者对郑和及船队的肯定,尤其永乐朝和海外这些国家友好往来的铁一般事实,让朱棣又一次猛醒过来,他排斥了种种攻击,重新让郑和回到船队,踏上了遥远的非洲东岸之行。
此次,郑和率船队完成了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历史性跨越,与非洲各国建立起牢固的友好关系。
朱棣多次亲自率兵征讨漠北,解除了北方最后的军事威胁。此时,实现了大明对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完整管辖,奠定了中华民族宽阔的疆域版图。在凯旋途中,他病情加重。临死前,他仍然牵挂着身在海外的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返航归来,朱棣已病逝于漠北返程途中。皇太子朱高炽即位,果然马上重施海禁。朱高炽放出了一直反对下西洋的户部尚书夏原吉,罢撤下西洋的一切活动。郑和改职为南京守备,带领船队官兵负责修建大报恩寺。期间,郑和被人视做祸国殃民的“国贼”,特别是他从海外带入的新奇见解与知识,更为传统观念所不容!珍贵无比的《航海日记》,也被当做妖言罪证焚毁,水师与海船尽遭裁撤。凶险莫测的命运,令郑和痛苦欲绝,他深感“帝王不可信,亲人不可期,荣辱不可计”,欲饮恨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