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张运动举步维艰 新青年面临停刊之困
李大钊送陈独秀离京,陈独秀感慨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李大钊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时的陈独秀相信马克思主义是能够救中国的,他决定前往上海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由此,李大钊在北京,陈独秀在上海,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让马克思主义薪火传遍整个中国。陈启航因为做党史专题掉粉,可他并不在意,一项伟大的事业开始时总是渺小的,宋朝和唐朝的历史固然辉煌,但它们已经完结,而一大所开创的历史,直到今天还延续着。
五四运动后,湖南也爆发了爱国活动,遭到张敬尧的强力镇压,毛泽东带队拿着请愿书要求面见总统,被无情地驱之门外。罗章龙、邓中夏二人深夜来找毛泽东,上个月毛泽东的父亲逝世,他因驱张运动而无法回去奔丧,着实是人生憾事,为此感到自责。从去年十二月至今,驱张运动毫无进展,总统府请愿被驱赶,总理也不愿意理会,第一次还应付了一下,第二次直接拦人,可毛泽东知道,他们代表的是民众的希望,张毒一日不除,湖南无望。
陈独秀来到上海后发表演讲,吸引不少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知识分子。李汉俊带着《星期评论》创始人戴季陶来见陈独秀,陈独秀对《星期评论》夸赞有加。三人讨论马克思主义,一致认为《共产党宣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最好的书,可苦于国内尚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李汉俊通晓日文和德文,但他最近实在无暇他顾。戴季陶赶去杭州找陈望道先生,他还带来了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希望陈望道能够翻译。
陈望道表示《共产党宣言》过于庞大,旁征博引,要想翻译好实在困难。戴季陶再三劝说,陈望道思虑再三,终于答应下来。他回乡心无旁骛地致力于翻译《共产党宣言》,入神着迷至用粽子蘸着墨水吃下也并未察觉。北大文学院,毛泽东前来找李大钊,他说他们决定结束在北京的请愿活动,换种方式提出诉求。他明日就要前往上海,此次前来只为与李大钊见一面。杨明斋从苏俄来到北京拜会李大钊,他自称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
经杨明斋牵线,李大钊决定与维经斯基见面。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他肯定李大钊等人创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但也指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走到工人和群众当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李大钊建议维经斯基一行人去上海找陈独秀聊聊。上海,陈独秀送来要刊发的稿件,《新青年》主编陈子寿询问要不要提高这一期《新青年》的定价,陈独秀不同意。陈子寿也把话挑明,这一期可以不在书社出版,但花出去的钱他陈独秀必须还。
张国焘前来找陈独秀,他想辞职去北京读书,但又担心工作,掂量来掂量去不知如何是好,陈独秀拍案将他骂了一顿,认为他得陇望蜀、顾此失彼。张国焘被说得眼眶发红,十分委屈,他解释说时局如此,有些事不是他想做到就能做到的。陈独秀冷静下来,向张国焘道歉,他是因为《新青年》一事烦闷。毛泽东抵达上海,与新民会会员会和,为驱张运动烧最后一把火。看到外国人坐黄包车不给钱还打人,毛泽东上前为车夫鸣不平,最终让外国人付了钱。
林帆看到《大浪淘沙》这个专题又惊又喜,在微博上给陈启航发私信,她很期待陈启航的下一期。维经斯基和杨明斋来上海见陈独秀,陈独秀早已有成立中国共产主义政党的想法,他说成立政党指日可待。张国焘回到了北京大学,看到了亢慕义斋。
本文系剧情吧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