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筑迹第13-16集剧情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剧情介绍 >
剧情吧 时间:2014-03-29 16:33:58

香港筑迹第13集剧情介绍

  薄扶林及赤柱

  香港南区有不少值得细心观赏的历史古迹,甚至被外界遗忘了的古老村落仍默默散发着生命力。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薄扶林村中,除了因应城市发展而改建的村屋外,还保留着几间古朴的平房,专家将带大家从建筑的布局寻找过去的时光。而黄竹坑新围是香港最早期的原始村落,见证着鲜为人知的历史。

  建于1859年的旧赤柱警署,是本港现存最古老的警署建筑,现已用作超级市场。而位于赤柱湾东侧的「八间屋」,一排八间红砖小屋连成一体,背后隐藏了什么故事?原本坐落于金钟花园道的美利楼,是香港为数不多的古欧陆维多利亚式建筑物,当年是如何原封不动地被搬至赤柱海旁?

  圣士提反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校园内多处建筑被古物古迹办评定为一至三级历史建筑,这也启发了学校建造香港首个在校园内的文物径。圣士提反书院文物径共有9个文物点,2008年开始,由本校学生提供免费导赏服务,带领大众游览校内古迹。另外,活跃于各大媒体的莫树锦医生亦是圣士提反的校友,他对母校有着怎样的回忆呢?

香港筑迹第14集剧情介绍

  军事建筑

  令世人难以忘却的二次大战,在香港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集中,将与大家一起追忆本地的军事建筑遗迹。

  1923年开始兴建的城门水塘位于荃湾区内,由于工程浩大,它历时10几年才正式竣工。除此之外,水塘亦是香港保卫战的遗迹之一,专家叶榕将会带大家参观当年的战壕、地道等军事建筑。

  香港海防博物馆位于港岛筲箕湾,前身是具百年历史的旧鲤鱼门炮台,亦是1941年香港保卫战的一个重要战场,遗留下大量历史足迹,战后,炮台被英军用作训练基地,现已改建为展示香港600年海防历史的海防博物馆。而曾作为军营的鲤鱼门度假村,是仿二十世纪初欧洲式建筑物,极具特色。

  黄泥涌峡径除了是远足热点,沿途的多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遗迹,更令人无限追思,弹药库、炮台、机枪堡等,都诉说着黄泥涌峡在战事中的血与泪。

香港筑迹第15集剧情介绍

  医院

  香港的医院建筑风格多样,中西合壁的医学博物馆、维多利亚风格的赞育医院、新乔治亚风格的明德医院,还有东华医院、广华医院和东华东院,各展风姿。

  医院见证了人的生、老、病、死,意义非凡,一般人认为医院的一砖一墙看尽世事、冰冷无情,其实医院的存在,不但体现医学对人类的关怀,背后更有充满人情人性的温暖故事,而医院建筑亦可以跳脱冰冷,展现中西不同的建筑风格。

  为医治及预防19世纪末肆虐香港30年的鼠疫,当时港督卜公决定在太平山区兴建一所细菌学检验所,正是现在的医学博物馆。楼高两层的红砖建筑依山而建,包括主楼、职员宿舍和实验室动物楼,风格实而不华,中西合壁,而动物楼已变成卜公花园。

  1922年,本港第一所华人产科医院赞育医院成立。医院大楼的建筑材料以麻石及红砖为主,楼内的回旋楼梯令人过目不忘。而楼高两层的职员宿舍则采用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露台还以圆柱做装饰。而比赞育医院历史更为久远的明德医院,由移民到香港的外国慈善家创立,石工外墙和拱形设计有别于维多利亚式建筑,展现新乔治亚风格。

  还会见到东华医院、广华医院和东华东院的不同风貌,广华医院的医院大堂更已成为文物馆。

香港筑迹第16集剧情介绍

  大澳

  大澳,一个古老渔村,建于河涌之上的棚屋,看似简单,其实内藏乾坤!杨侯古庙、关帝古庙,历史悠久的古刹,亦为大澳添上一分与繁华都市不一样的气息。被纳入活化计划的旧大澳警署和年久失修的昔日方便所,是怎样的面貌?

  大澳位于大屿山西北面,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已有人在此定居,并主要以渔业、盐业及务农为生。大澳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大澳涌两边的棚屋。棚屋主要由木建成,而木材通常选用杉木、坤甸木和红木等,容易散发水份,且比较稳固。五、六十年代的棚屋多为尖顶,而七、八十年代就多为平顶,棚屋内厅、房、厨房、厕所等,一应俱全。

  位于宝珠潭的杨侯古庙,据说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即1699年),是大澳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屋脊雕塑深含忠孝仁义之大学问。关帝古庙的屋脊装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大澳没有医疗诊所,患上重病或者传染性高的病人,就会被安排到「方便所」,方便所分为男、女两间,是砖墙瓦顶的传统中式建筑。方便所内部布局简单,但非常重视空气流通。而位于小山丘上的旧大澳警署,早前被纳入活化计划,将变身为文物酒店。

喜欢看“香港筑迹剧情”的人也喜欢:
影视资讯
最新剧情排行榜
即将播出电视剧剧情
最新电视剧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