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变了,还是长大了?”
以青春入题,由柠萌影业出品的都市励志成长剧《二十不惑》以四名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二十岁女生视角展开,在荧屏上讲述着年轻人在初入社会第一年的困惑与成长,真实解读当下青年群像。
作为青春题材剧集,《二十不惑》将校园与职场相融合,剧中不仅展现梁爽、姜小果、罗艳、段家宝等毕业生的校园生活,也呈现出职场新人的冲劲儿、鲁莽或是试错。同时,热点社会议题的融入,又凸显出剧集对现实的观照,传达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不悬浮、接地气,《二十不惑》以写实风格替代强情节叙事,主人公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一次次情绪流露,在线上线下引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共鸣与热议。
直面“不完美”,呈现青春的多面成长
青春题材一直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富矿。《二十不惑》聚焦青春议题,在刻画四位二十岁女生的生活烦恼和困惑同时,也呈现出不同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走向社会的“成人礼”中,她们体会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不完美”出发,剧集首先以真实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
对于当下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多样性,《二十不惑》中既有共性又有特例。
时尚博主梁爽的人物设定在青春剧中颇为少见,直播经济吸引着年轻人,但在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创意被剽窃、广告被截和、被竞争者P图陷害……初入职场,不爱听取别人意见的梁爽吃了不少亏,外冷内热的她暴脾气又毒舌,在和室友握手言和,与热心肠的段家宝搭伙合作后,梁爽的改变悄然发生,她也开始思考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姜小果是一个在职场上一路往前冲的毕业生缩影,带着“扎进泥土、抵抗风暴”的劲头,小果的横冲直撞既有让上司欣赏的一面,也犯了不少错误。过滤邮件时,用经验论代替认真对比筛选;敲定好的投资项目在一个晚上发生逆转,被竞争对手抢先一步……在被现实敲打后,职场萌新也开始为自己的过错反思。
剧中既展现了梁爽和姜小果这类主动型人格,也呈现了罗艳和段家宝这类慢热型毕业生选手。
带着逃避心理的罗艳不想接受母亲安排好的人生,她想要独立,却找不到前进的突破口。突击考研、代际关系出现问题、感情不顺、工作没有方向,罗艳就像那些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的年轻人,虽然看不清楚未来,但也不想要盲目做出决定。
家境富裕的段家宝拒绝做啃老族,看起来大大咧咧,却也心细能吃苦。然而,当习惯了用钱解决事情后,段家宝在职场体验时也闯了不小的祸。
青春题材与职场相结合,主人公从投简历、面试开始一步步体验工作难关。有网友说,“剧中主角认真地找工作,很真实也很有共鸣”。
四位主人公,四条故事线,《二十不惑》以初入职场为背景开启属于年轻人的一段旅程,多视角中打开成长故事。不完美、会犯错是他们的共性,满怀期待地成为大人的模样,却发现社会的运转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剧中实用的求职经验、职场小贴士等内容,也让不少观众感同身受。
“不惑”背后,展现青年逐梦历程
自以为是的我们。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
真相,越求越模糊?
成年人的标志是拥有秘密吗?
……
剧集开篇的这些小标题抛出了一个个现实问题,金钱观、价值观、对于职场的认识、对父母的理解、对于爱情的体会,这些小困惑就像人生中的一个个课题,考验着人们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刻画人物性格的同时,穿插在人物故事中的这些现实话题也令人物形象和剧情变得饱满起来。不回避人物身上的缺点和冲突,《二十不惑》在自然叙事中娓娓道来成长道路上的困境与收获,难能可贵的是,剧集并没有脱离于情感逻辑营造某种青春假象,话题讨论的锐度和贴近生活的成长共鸣,让剧集呈现出温暖的现实题材风格,其中年轻人积极的奋斗态度和品性,成为“不惑”的原因所在。
“努力是奇迹的别名”,小果的这句话说中了想要实现理想的关键——踏实付出。从努力挽留客户弥补过错,到站在工厂门口记录进出口车辆以评估投资的合理性,小果虽有投机取巧的一面,但也愿意下苦功夫提升业务能力。小果自带的乐观精神感染着周围人,她的莽撞和收获,让不少观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从关注外在到重视内在的提升,梁爽逐渐明白了奶奶说的“生活是自己的,幸福不是比出来的,衣服只有穿在身上合身才行”的含义。在梁爽、大宝、赵优秀三人为工作室约法三章的一场戏中,他们互相指出对方的缺点,并约定一起承担责任,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努力。磨合与冲突,沟通与体谅,年轻人在合作中保持个性,拥抱改变,接受规则,经历成长。
不同的家庭背景、脾气秉性,既有莫欺少年穷的热血,也有青春的躁动和莽撞……四位女孩的成长故事各有色彩,面向未来,她们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慢慢学会用平常心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会如何正确走向自己的目标,重要的是,她们依然保有勇气。
四位主角之外,该剧还以群像透射年轻人多元的青春故事和情感碰撞。比如在手臂受伤后不放弃击剑梦想的段振宇,放弃大公司职位选择追逐厨师梦想的大熊,还有坚持艺术原则的摄影师赵优秀等。当多条情感线索和生活切面交织在一起,《二十不惑》如万花筒般呈现青春花样年华。
荧屏上,《二十不惑》从现实出发,关照初涉社会的年轻人的痛点与成长;荧屏外,剧情生发的青春议题也引发观众广泛讨论。微博上,官微发起的话题投票活动吸引了不少关注,例如“那些错怪父母的事情,你道歉了吗”“大学期间应该创业吗”“工作/生活上的烦恼,你会和亲人说吗”……
在现实生活中提取原型,观众又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十不惑》并没有沉溺于渲染青春疼痛,以阳光的明媚感在同类型剧集中进行创作拓展。荧屏内外这些话题的贴近性和讨论热度,一定程度上证明《二十不惑》让一大批年轻人产生共情;即便是不再青春的职场“老人”,在这部剧中,也不难寻得某种青春回忆——二十岁,敢想敢拼,而“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