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国分集剧情介绍第95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内地剧情介绍 >

新版三国第95集剧情介绍(大结局上)

  司马昭喜匆匆向司马懿禀报:哨探抓获得两个逃亡的蜀兵士,他们说诸葛亮已经亡了!……司马懿先大惊,迅即平静道:假的!这又是诸葛亮奸计,他用诈死来讹我进军。你们岂能轻信?!司马昭大为惊骇,随之猛醒,对父亲的“洞若观火”之机心大为敬佩。

  军帐中,魏延得知诸葛亮临死前竟然将统军兵符交给杨仪,而只给了他一个为“断后”的遗命,甚为恼怒。三杯酒下肚后,魏延一把撕去身上了孝带,悲呼:丞相待我不公!如论文韬武略,沙场战功,蜀国谁敢和我比?我对你一向敬重,你为何总是信不过我?杨仪不过是一个长史,身无长处,给他一个扶棺的差事就不错了,如今让我听他驱使,不是侮辱我吗……这时费玮入帐传扬仪军令:蜀军翌日秘密撤兵,返回成都。魏延冷笑:丞相当初如果用我的策略,早就取下长安了,岂有今日之日之丧?!费玮宽慰他说:将军所言极是,我也素来敬重将军。请将军莫急,我待会就进见扬仪,劝他把兵符让与将军,如何?魏延颔首不语,沉许!

  费玮出帐后立刻进见扬仪,把魏暗存FAN心的事禀报了他。扬仪叹息:果然应了丞相所言!他打开诸葛亮遗留的锦囊,按照遗计行事……与此同时,魏延也暗中找到马岱,两人决定谋FAN,扬仪如不肯交出兵符,那么就杀杨仪夺取兵权!

  黎明前,司马昭亲自率兵到五丈原蜀营前探看,竟然发现营内营外空无一人。蜀军早就全军尽撤!司马昭急忙归营禀报父亲:诸葛亮真的死了,蜀军连夜退军!司马懿顿足长叹:大军不可能走远,传命全军尽出,追杀!

  司马懿亲自率领精兵悍将追赶蜀军……当他们冲到一座山下时,两边忽然鼓号震天,林中闪出“汉丞相武乡侯”的中军大旗,一辆四轮车推出手执羽扇的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厉责司马昭:我早说过孔明使奸诈死,诱我入伏,赶紧退军!……此时已晚,担任断后的姜维趁机发起冲击,魏军慌乱,连连败退。

  杨仪护送诸葛亮的灵车急行到栈阁道口,忽然得报,前有大军拦道。扬仪以为是魏军先期绝了栈道,大惊。但他上前一看,竟然是魏延率军拦截。魏延笑道:我已烧了栈道,你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快把兵符留下,汉中从此归我了!扬仪怒斥:背主叛将,你就不怕天遣吗?魏延大笑:诸葛亮已死,天下谁人能杀我?扬仪说:是么?那你敢连喊三声“谁敢杀我”吗?魏延笑说,莫道三声就是三百声又如何?……魏延刚刚喊出喊出第一声“谁敢杀我?”就听他身后马岱大喝“我敢杀你!”音未落,一刀将魏延斩于马下。原来马岱事先接受诸葛亮的密令,假做魏延的同谋……

  当蜀军从容登上修复好的栈道,远远离去后。司马懿再次接报,诸葛亮确实死了,那个端坐四轮车的人,只是孔明尸身,但是颜容不改……司马懿惊骇欲晕,许久后长叹一声,喃喃道:羞杀我也!此后人们会说“死诸葛惊走活司马”……

  刘后主见诸葛亮灵柩大哭,心中亦有窃喜:从此后,宫中诸臣再无人可以管束他,他可以成为真正的帝王了。……

  字幕:诸葛亮生平功业……

  后主涕泪款干,突然间臣下入报:东吴起兵二十万,屯于蜀吴边境一带,此举大有乘灭蜀之状!刘后主惊极,急派善辩的使者前往东吴,名为报丧,实则探听虚实。这时,姜维又进谏:陛下休惊,丞相生前早就为此做了布置……

  蜀使来到东吴,展开一番利害说辞。

  孙权原本确有乘乱灭蜀之心,但他见蜀国已有姜维掌兵,君臣一心,并做好了御敌准备,于是他又改变主意,巧语说:诸葛亮归天,朕与众臣无不挂孝流涕,痛失已助。朕举兵是防魏司马懿,怕他们乘着丧事进兵蜀国,所以才在边境屯兵……孙权甚至折箭为誓,朕若负于联盟,断子绝孙!

  司马懿班师返回长安,受到朝廷隆重欢迎……

  但是,由于诸葛亮已死,魏国从此再无大敌,司马懿也因此闲适下来,整日搁浅于琐事俗务之中,而朝中有关他“擅权结党、拥兵自重”等等流言蜚语再起……于是,他隐隐开始怀念诸葛亮,怀念当年与他为敌的日子。在诸葛亮死后一个月,诸葛亮按民间俗礼,在自己的府中秘密祭奠诸葛亮。灵前,放着当年诸葛亮给的的那套妇人衣裳,司马懿焚香祷告,长揖而泣……此情此景让两个儿子大为惊讶,他们全然不解父亲内心的奥秘――诸葛亮之死,令司马懿少一天敌,世上更少一知音!司马懿告诉儿子,此时此刻,自己心里一半是冰一半是火,一半是喜一半是愁。诸葛亮之死既让司马懿高兴,也让他伤心自怜……

  诸葛亮之死让曹睿大放宽心,他广征民夫,在洛阳大兴土木,建造楼阁高台,欲与神仙往来,以求长生不老。……老司徒董寻上表泣谏,竟然险些丢命!曹睿瞪着司马懿厉声说:再有妄言者,朕就杀了他!司马懿只好缄口,默然微笑。曹睿即把司马懿封他为太尉,逐到洛阳,但忽视了一条――仍让他提领各地兵马。这一切全在司马懿的意料之中,因为蜀国大敌不再,下一步应该轮到自己了。但是司马懿已经树大根深,连曹睿也不能撼动司马家族了。

  这天,曹睿接幽州刺史上表,说辽东公孙渊造FAN,自封燕王。司马懿闻知窃喜,让儿子立即准备战袍行装等物,说:这消息善恶参半。善者是,为父又可以挂帅出征;恶者是,为父此行怕会一去不返了。

  果然很快来了诏命,曹睿让司马懿起兵征讨公孙渊……

  魏宫大殿上,曹睿一口一个老爱卿,说:去辽东四千里余里,给你两年的征剿时间够不够?司马懿慢缓摇头:燕王拥兵数十万哪……曹睿说:朕知道击垮不易,那就容你三年吧。司马懿微笑了,说“不必,臣有三个百天足矣!去一百天,回一个百天,另一个百天用来击垮公孙渊!曹睿和朝臣们无不震惊。曹睿问他带多少兵马?司马懿说:臣有本部四万精兵就够了。曹睿又逼问一句:朕不光让你击垮他,还让你割下他的头来见。成么?司马懿平静说:陛下喜欢他的头,臣取来就是了。而且应该在他腐烂之前送到皇驾前……

  司马懿从容领旨,但曹睿和几个重臣却不见一点欢欣――他们全部被司马懿的气度所震慑!

  司马懿率大军在风雨中昼夜兼程……

  由于辽东叛军众多,城池坚固,守易攻难,司马懿决定避实就虚,绕过辽遂,直奔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司马懿对众将说:我这叫纵马卧槽,一旦辽隧守军来救,便可在半路歼灭它。

  果然很快传来消息,一切如同司马懿所料,辽遂叛军果真赴援,埋伏在半路的魏国大将夏侯霸,一战即斩了援军大将卑衍……

  因连日暴雨,水深及膝,士兵在营中不得坐卧,苦不堪言。先有左都督建议司马懿:把营寨转移到山上去。司马懿怒道:我苦得,你们苦不得?他让众将看他的腿和背,腿已肿,背上全是湿疹,已经溃烂……不几日又有右丞相劝谏,说军中怨言甚多,还是把营寨移到高处。司马懿说:旦夕之间就可以活捉公孙渊,你们不顾军情一遍遍劝我,就不怕我问罪吗?兵有怨言,是你们将之过,分明是你们有怨言!司马懿盛怒之下,竟然当着将士之面斩了右都督,威慑三军……

  司马懿之威被人添油加醋地传入长安,朝中一些忧国之士深感不安。曹真之子曹爽听从谋士进言:“司马氏家族日益拥兵坐大,终不利于朝廷啊。”于是曹爽入宫密奏曹睿,说连绵秋雨,前方人马疲惫,战事迁延日久,耗费巨大,不如把司马懿召回,恩抚辽东。曹睿拒绝,说“边患不除,朕心不宁。”曹爽说“即使边患除了,司马氏之患难道不会数倍于边患吗?”不料曹睿嗔,司马懿年老,既无拥兵做乱之力,更夫拥兵做乱之心。朕相信他!……此言既出,曹爽无奈而退。

  司马懿筑土山,立炮架,竖云梯,昼夜攻城。公孙渊派人来请降,说魏兵只要后撤二十里,我君臣就自动投降。司马懿说:公孙渊已经是瓮中鳖,砧上肉,还提什么条件?司马懿命令斩了来使,将首级令其下人带回,传话公孙渊:速来投降!……

  公孙渊见了使者首级胆战心惊,又派重臣卫演来说投降事。此时司马懿正在帐中和一臣下棋,卫演膝行到司马懿跟前,说:请太尉息雷霆之怒,罢虎狼之威,公孙渊愿意送自己的儿子到魏营做人质……司马懿看都不看他,边下棋边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公孙渊贪生怕死,把亲骨肉都舍出来了,这种人我瞧不起!难怪主上要他的脑袋呢……说着他将“车”沉底,一语双关地说:结束了!

  公孙渊绝望之下,弃城而逃,半路被魏军活捉。

  司马懿下令腰斩公孙渊父子。公孙渊竟然乞道:您杀我儿子就行了,我年老,乞留一命。公孙渊之子气得死前大骂其父:连母鸟都知道保护幼子,你算什么当爹的?简直禽兽不如!

  就在司马懿班师回朝的路上,司马懿突然接到曹睿密诏:火速归朝!

  司马懿大惊,暗想朝中必有大事发生……他率十余骑星夜奔回洛阳。两个儿子要与父同往,司马懿说断然不可,却不做任何解释。司马昭明白了,对弟弟叹泣:父亲担心朝中有变,他不想让我们与他同死啊!

  司马懿途中做了种种最坏的猜想……待进宫见驾,才知三十有六的曹睿病危,他在奄奄一息,命令曹爽承袭大将军职,总摄朝政。

  ……跪在龙榻前的司马懿心中忐忑,他相信此时此刻,定有刀斧手藏在帷幄后面,只要曹睿一个手势,他们就会冲出取自己的首级!但是,曹睿也可能做出――委他为托孤独重任。司马懿在龙榻前放声悲哭:微臣惟恐见不到圣上,三天三夜未曾下鞍,恨不能生出双翅飞到陛下身边,今天总算见到了,死也无憾……曹睿问大军现在哪里?司马懿巧用心计――表面是禀报曹睿,暗中却是说给曹爽听:二十万大军已在返京路上,此刻距离城不到十里。军中事务,臣跟司马师、司马昭做了详细交代,请陛下放心……

  曹爽听得暗中惊骇,因为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已经掌军,而且有过“详细交代!”他急给曹睿使眼色,意思是不可轻举妄动!

  曹睿会意了,他亲切地拉起司马懿的手,颤声讲起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感慨道:诸葛亮竭尽忠诚,至死方休,为天下人咏叹不绝。小邦尚能如此,何况我怏怏大国呢?太尉是前朝旧臣,朕希望你能念及先帝之恩,以社稷为重,替我辅助幼主曹芳……曹睿手指曹芳时,已经口不能言,两眼呆直,片刻后,殉命!

  司马懿放声悲泣,但同时也长出一口气。他起身时已恢复了昔日之威严,正声问曹爽:帷幄后面为何藏有刀斧手?曹爽说:这是陛下的旨意,担心在非常之时,有人会起祸心,窥视朝廷神器。

  司马懿当即以托孤重臣之权,传命中军将,立即撤走刀斧手,举国治哀……

  大殿上,曹爽和司马懿各自佩带宝剑,将9岁的曹芳扶上龙椅。魏国文武三叩九拜……只见曹芳不脱孩童习气,竟然手指司马懿道:老丈啊,你替朕说几句吧。

  司马懿于是道出曹睿托孤之言,声明自己和曹爽同为托孤之臣,共辅朝政,可以带剑上朝,御前行走,哪个敢欺幼主,斩无赦,灭三族!……

  司马懿回到家里,司马师、司马昭以父亲辅佐三朝帝王为傲,言中甚至暗示父亲才是魏国之主。司马懿却长叹:今天为父是拣回一条老命……他对儿子讲述了曹睿驾崩前的一幕,严嘱告儿子务必忠于主上,并警惕大将军曹爽……

  与此同时,曹爽和谋士何晏等策划于密室,认为司马懿“腹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雄兵悍将半出其门,兼具内外民望”,早晚必将篡权自立!……但是曹爽担心,司马懿与已同为托孤之臣,先主尸骨未寒,朝中心人叵测,一时也奈何他不得。商议的结果,由曹爽纠集几个同党唱合,将司马懿推举到太傅的位置上,名为升迁,位至极品,实则免去了他的所有军权,把兵权全部集于曹爽一人之手。同时,连司马师的中领军也被一并剥夺……几乎一夜之间,司马家族又被挤到生死存亡的险要关头!

  家府中,性急的司马昭鼓动父亲起事,FAN了曹爽,夺取朝政!但司马懿分析局势后以为不可。曹爽握有兵权,逼急了会酿出兵变,遭致灭门之灾。他又使出历练了数十年的“隐忍”之术,对两个儿子说:病树不可强摧,脓包不可硬挑。曹爽揽权自重,等于坐到火炉上,太后与幼主能满意么?文武臣工能不畏惧么?还是待以时日,相机应变吧……

  司马懿以养病为由,再次回到老家温城,从此不问政事。二子也赋闲在家。

  司马懿让办事稳妥的司马师秘密掘一山洞,藏三千精兵,说日后必有大用。他每天都和宫中心腹大臣暗通消息,观察曹爽的动向……

  魏宫中,曹爽也是时时关注着乡间的司马懿,他疑虑不已:难道司马懿果真要颐养天年?

  这时候,魏国的政事之变传到东吴。孙权欺魏主年幼,司马懿年事已高,又失去兵权,于是派兵进犯魏国,连下两城……孙权想以此试探魏国有无抵御能力。

  曹芳急召大臣商议。群臣相互推委,谁都不愿意领兵决战,曹爽无奈,只好陪曹芳亲往太傅府中,请司马懿再度出山,为国效命。曹爽曲意奉承说,“太傅指木成林,撒豆成兵。兵锋所向,荡涤授首……”司马懿权衡再三,以七十高龄再披战袍出征。

  司马懿出征不到一月,捷报飞至,首战就将吴击溃。大军即将凯旋。

  曹爽大惧,害怕班师凯旋的司马懿借雄兵之利,一举夺了自己的重权。他忐忑不安出城迎接……

  不料,司马懿一见幼帝与曹爽,就恳请陛下让他回家抱孙子,颐养天年。

  幼帝一再抚慰挽留,可是司马懿只受下曹芳赐给的枣骝马,还是请辞归养。曹芳终于被司马懿的忠心所感动,当即准奏。

  曹爽派李胜去太傅府上探听虚实……

  司马懿立刻明白李胜此行目的,他让两个儿子迎出门外,自己在榻上拥被而卧。李胜入内,无论问什么,司马懿只是装聋作哑,一副老弱不堪之态。中间有仆人来喂饭,司马懿故意让稀粥流出嘴外……李胜在一边看了,禁不住唏嘘感叹。司马懿拉住李胜的手喘道:我命只在旦夕之间,子孙们不知世事,还请诸位多予关照……

  果然为出司马懿所料,曹爽从此再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整日声色犬马,纵情欢乐……

  一天,曹爽率三千御林军,邀上自己的三个弟弟和身边的谋士,陪曹芳出城狩猎。司马懿得到消息,觉得时机到了,当夜把朝廷的几个心腹大臣找到自己府上议事,又把司马师秘密训练的三千精兵调来……

  当夜,太傅府上灯火通明,人员只准进,不准出。暮霭时分,司马懿穿上金甲,一跃而上枣骝马,直奔皇宫。在他身后,是三千虎狼兵……

  司马懿先谴诸臣分别把持了中军等各个要害部门,自己率旧臣直奔后宫,面奏郭太后,说曹爽背逆先帝托孤之恩,奸邪乱国,其罪当废。郭太后见大兵入宫,吓得魂不附体。司马懿请“太后勿忧,圣驾万安,臣只是秉承先帝旨意,为国除贼”。太后问“何人是贼?”司马懿回答,曹爽!郭太后这才心安。

  司马懿把一只预先准备好的奏章交给一个黄门官,令他速出京城呈递曹芳……

喜欢看“三国剧情”的人也喜欢:
最新剧情排行榜
推荐电视剧剧情
最新电视剧剧情